【48812】四川泸州市资源交换带来“种、养、生态”三赢

  近来,走进四川省泸州市大渡头镇双龙村返乡农人李范军的肉牛饲养场,记者看到他正站在牛圈中卖力地挥舞着手中的铁铲,将牛粪一铲铲送上三轮车。“牛粪但是我的宝,我每次都要把它搜集起来,去跟他人换东西。”李范军神秘兮兮地道。

  本年45岁的李范军,正派养牛的年初其实也就只是4年。2018年,在外务工多年的他在一次回乡省亲时发现,家园双龙村地处大山深处,巨细山头有上百个,森林覆盖率高,村里土质肥美,水草资源也很丰厚。“这么好的生态环境不养生态牛,那几乎便是浪费资源。”李范军说。所以,他毅然决定返乡养牛。

  下定决心的李范军出资100余万元建起了标准化肉牛饲养场,随后连续从山西、甘肃等地买回了50多头个头大、成长快的“西门塔尔”架子牛,敞开自己的“牛倌”之旅。

  “牛是草食动物,出资养牛,首要就要处理牛的草食问题。一起,发生的很多牛粪便,也需求想个方法处理,否则很简单对周围的环境形成污染,会阻止我养牛工作的开展。”李范军说。正在苦恼之际,他发现,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开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进步,现在乡村家家户户都用上了天然气或沼气,本来当柴烧的玉米、稻草等秸秆已无用武之地。若燃烧则污染自然环境,若腐朽在地头不只肥效低还简单繁殖虫灾。“假如用牛粪肥换乡民的秸秆,不就正好吗?既让乡民省去种田购买肥料的开销,也处理了牛粪污染周围的环境的问题。”提到自己其时的这个主意,李范军颇有些自豪。

  所以,在双龙村党支部的支持下,李范军与周边50多个农户达成了每百斤牛粪换百斤秸秆的协议,覆盖面积超越300亩。

  “给乡民换秸秆的牛粪不是简单从牛场整理出来就交给乡民,而要先通过专门的发酵处理才干运走。”李范军和记者说,为了处理牛粪,他对牛粪实施干湿别离处理,还制作了容积近百立方米的沼气池,专门发酵牛尿和部分残余。他介绍,未通过发酵的牛尿中氨分子含量太大,直接灌溉粮食作物会呈现烧根等现象,影响作物成长,所以他花大力气进行粪便发酵处理,确保“牛粪换秸秆”形式的可持续性。

  此外,为了更好地让牛吸收秸秆中的养分的东西,李范军买回了专用的秸秆破坏机,将秸秆破坏后进行堆积发酵,然后拌入玉米粉等精心配制成可口饲料进行饲喂,确保肉牛的健康成长。

  李范军介绍,自秸秆在饲料中唱主角后,每头牛每天大约能省5元钱的草料费,每年出栏50多头肉牛,一年能省下将近1万元的草料本钱。而乡民用上牛粪肥后,每亩地能节省化肥费用超100元,根本不必再花钱购买化肥。“牛粪换秸秆”形式让双龙村真实的完成了“饲养—牛粪(沼肥)—栽培—饲养”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绿色开展,让种养户们尝到了种养循环的甜头。

在线咨询
    联系电话
扫一扫,关注我们